报告题目: 微生物与免疫前沿论坛--免疫球蛋白来源的多源性及其功能的多样性
报告人:邱晓彦
报告人简介:
邱晓彦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非B细胞可以表达Ig (non B-Ig),并首次报道B-Ig除了具有天然抗体活性,在皮肤黏膜发挥天然免疫功能外,在非B细胞谱系中发挥重要的细胞生物学功能,如促进细胞的粘附、增殖、生存及迁移。重要的是,在病理条件下,non B-Ig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转移;促进炎-癌转化。这些本土创新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权威杂志,如Cancer Research; Leukemia; J Biol Chem; Cell Mol. Life Sci;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等杂志上发表20余篇论著,目前有关non B-Ig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域。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重大国际合作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的资助。
报告内容简介:
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,免疫球蛋白(Immunoglobulin, Ig)一直作为抗体被广泛关注,而且,只有B细胞产生Ig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经典理论。但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证明,非B细胞可以广泛表达Ig (non B-Ig),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可以产生Ig。non B-Ig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、表达调控及可变区序列特征。功能研究发现,non B-Ig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,表现为不同类别或不同型别Ig之间、不同亚细胞定位的Ig之间及不同糖基化Ig之间其功能明显不同。我们首次报道B-Ig除了具有天然抗体活性,在皮肤黏膜发挥天然免疫功能外,在非B细胞谱系中发挥重要的细胞生物学功能,如促进细胞的粘附、增殖、生存及迁移。重要的是,在病理条件下,non B-Ig促进炎症及炎癌转化,并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转移;上皮性肿瘤广泛产生的唾液酸化IgG可作为上皮起源的肿瘤细胞新靶点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。
组织单位:医学院
主持人:张庆镐
报告时间:2018.9.22 11:00-14:00
报告地点:医学院228会议室